消费贷成银行发力“重头戏” 规模或较去年大幅回升
炒股就看,重头戏权威,消费专业,贷成大幅及时,银行全面,发力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规模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彭 妍
去年四季度以来,或较回升在促消费政策密集推出、去年落地见效的重头戏大背景下,居民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消费不少银行机构提早布局,贷成大幅加大消费贷的银行优惠推广力度。
展望2023年,发力研究院博士后杜阳对记者表示,规模在国家政策支持和银行积极布局的或较回升共同作用下,今年消费信贷将实现高质量发展,规模将保持稳健增长势头,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发力消费贷助推消费回暖
为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推动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不少银行加大了消费贷的优惠力度。
例如,推出了闪电贷利率优惠券活动,符合活动条件的闪电贷客户,可获得利率折扣券,折后年利率最低可达到3.2%。某支行网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房贷、代发工资或者公积金客户,消费贷利率有优惠,打完折后利率在4%左右。
“最近申请消费贷的客户比之前多了。目前我行消费贷最低利率为年化3.65%。”某股份制银行信贷业务人员表示。
另外,不少银行积极发力消费金融。例如,工行日前推出e分期限时优惠活动,12期年手续费率低至1.98%,折算年化利率(单利)3.64%。
在机构调研时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该行消费贷、信用卡投放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月均投放额均较上半年有所增加。展望2023年,预计消费贷款、信用卡业务将会得到发展。
在近期的投资者调研中表示,预计2023年一季度,零售贷款增速将不低于2022年一季度贷款增速,重点投放产品为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信用消费贷款。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记者表示,线下消费场景明显复苏,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将快速释放,银行及时做好消费贷款的配套支持将有效助力消费回暖和经济复苏。
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银行除了在消费贷利率上提供优惠以外,还可以扩大个人消费信贷额度,延长贷款期限,也可以推广更多有针对性、与消费复苏相关的信贷产品,如针对旅游等社会服务领域的消费信贷业务。
“从潜力挖掘的角度看,新市民群体的消费弹性更大,面临的资金约束也更强,可挖潜的空间较大。”薛洪言表示,银行机构可着重强化对新市民的服务创新,围绕新市民扎根城市过程中衍生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保险保障、信贷融资等需求,辅以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既有助于新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也能有效地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复苏和消费升级。
今年消费贷规模或回升
消费贷强势复苏的背后是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在出台助力实体经济复苏相关文件时,均强调了加大消费金融支持力度。银保监会也提出,为恢复和扩大消费营造良好金融环境,下一步将督促银行机构合理增加消费信贷。
“在一系列宏观、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下,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将整体好转,居民收入增速有望回升,消费场景将陆续恢复常态。据此判断,2023年的消费信贷规模或将较去年大幅回升,有望回到2021年水平。”明明表示。
一家国有大行相关部门负责人预计,今年消费金融贷款的拓展将是“重头戏”。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记者表示,对于银行来说,首先,是要制定好全行支持消费的目标和策略,把支持内需复苏作为业务重点;其次,是丰富消费信贷产品供给,提升市民消费金融便利性,加大利率优惠和推广力度;在一些重点消费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器等新消费热点领域,餐饮、文旅等快速复苏的领域重点发力;最后,要充分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消费信贷业务的效率与场景等。
杜阳认为,从去年三季度开始,消费复苏态势明显,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消费有所增长,在线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兴消费蓬勃发展,银行业发展消费信贷业务面临诸多机遇。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贷款利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预计消费信贷利率仍有下调空间。”杜阳表示。
(责任编辑:探索)
- 《我与研究所的故事》征文展赏(二) | 陈敏:永远的“娘家”
- 央行:全年物价水平将保持总体稳定,但要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
- 新华联 “落难”,傅军小舅子救急
- 8月大批基金经理集体离任:易方达韩阅川在列 卸任易方达裕鑫A等产品基金经理
- 山东省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500万人,位居全国第三
- 经济日报: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共同发展
- 1批次三黑芝麻核桃粉霉菌超标,涉事江苏新禾润世家食品公司多次因食安问题被罚
- 康弘药业眼病基因治疗新药 撤回临床试验申请
- 唯品会第三季度净营收216亿元,营销支出同比下降53.9%
- 白云山的赚钱黑魔法,坑了医保和患者
- 震惊!上市首日一度暴涨5263%,港资券商智富融资突然\
- 评论:预售资金监管不能被开发商牵着鼻子走
- 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为新市民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
- 芯片彻底火了!这些被国家大基金新进的个股,有望翻倍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