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一个特斯拉”到“北美贾跃亭”!揭秘全球汽车界头号骗局
财联社10月17日讯(编辑 刘蕊)从“卡车界马斯克”到“北美贾跃亭”,从下Nikola的个特创始人弥尔顿(Trevor Milton)的人生也和其公司的股价一样,从天堂跌入了地狱。斯拉
仅仅在两年前,到北弥尔顿所创立的美贾Nikola还被誉为是“卡车界特斯拉”,公司估值一度超越美国第二大车企福特汽车。跃亭弥尔顿本人也被投资人们追捧为“下一个马斯克”,揭秘界头局认为他一手开创了氢能源卡车行业的全球汽车远大前景。
然而两年后,号骗米尔顿却被判犯有两项电信欺诈和一项证券欺诈罪名,从下面临最高可达25年的个特监禁。Nikola公司股价也快速缩水几十倍,斯拉只不到当初峰值时的到北零头。
那么,美贾这一巨大的跃亭变故前后究竟有何故事?弥尔顿本人又是靠什么撒下这样的弥天大谎?
当“大忽悠”遇上新能源风口
弥尔顿出生于1982年,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和毕业于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同时拥有物理学和经济学双学位的马斯克不同,弥尔顿只拥有高中学历,大学仅在犹他谷大学读了一学期便辍学了,转而选择创业。
弥尔顿早期的创业项目包括安防系统销售、二手车分类广告网等,可以说他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几乎毫无基础。而且从他早期合作伙伴和员工的评价来看,他一贯的营销手段就是以“忽悠”为主:比如他的第一家公司曾被指控虚构财务数据;而在第二家公司,其合伙人又指控他靠欺骗手段,让其他合伙人少分报酬等。
2014年,借着新能源汽车的风口,32岁的弥尔顿创立了Nikola公司。
在当时,马斯克的特斯拉已经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半壁江山,而光从Nikola这个公司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弥尔顿“碰瓷”特斯拉的野心:特斯拉的名称来源于美国著名发明家、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姓,而Nikola公司的名称就对标来源于这位发明家名字中的Nikola。
Nikola打出的口号是要推出世界上第一辆氢能源卡车,并且颠覆整个全球卡车界行业前景。
2016年,Nikola举办了发布会,推出了其首个氢能源卡车产品Nikola One。据弥尔顿所吹嘘的话说,这辆氢能源卡车单次充电只需15分钟,充一次电能跑超过1000英里,而且还零排放、无污染。在发布会上,弥尔顿还特意邀请记者一起上车,演示其酷炫的车载屏幕。
这可把不少投资者激动坏了,Nikola也被不少人看作是“卡车版特斯拉”,投资资金纷至沓来。
骗局被逐步曝光
然而投资者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发布会舞台上放着的Nikola One其实只是一个车壳——据公司员工在后来爆料:当时演示的车身其实完全不具备电力系统,就连车身上的车灯,都是靠Nikola的工程师偷偷给车身接上外接电线来点亮的。甚至,就连这辆车的外壳本身,都是发布会前一周才加班加点赶出来的。
从美国法院最新公布的起诉书上,我们能更详细地看出Nikola是如何欺骗世人的:他们所展示的卡车上的所有电气部件全部依靠外部供电。作为一辆所谓的“氢燃料动力卡车”,这辆卡车既没有安装燃料电池,也没有安装氢气储罐,空气压缩机、涡轮机、变速箱等动力汽车必备的配件全都没有安装。
而且更离谱的是,米尔顿当时演示的所谓炫酷车载屏幕,其实就只是个现成的平板电脑,并且完全没有集成到车辆系统中,只是被嵌在车壳里而已。
在发布会一年多后,由于汽车毫无推进生产的进展,围绕Nikola的质疑声也多了起来。于是2017年,弥尔顿又使出新的一招:他发布了一条新视频,视频中Nikola one飞速奔驰。
尽管视频中没有提供更多信心,但投资者们一看,这车居然已经能上路了,于是信心再度大增。弥尔顿也趁热打铁,接连发布了NikolaTWO、NikolaThree,还成功借壳上市,估值一度高达340亿美元。
尽管当时Nikola一辆汽车都没量产,但其市值居然已经超越了美国第二大车企福特公司,就连美国通用汽车都赶过来想和他合作造车。
然而,就在其股价抵达顶峰的两天后,,做空机构兴登堡分析公司(Hindenburg Analysis)发布了一份针对米尔顿的严厉报告,从私人电话、电子邮件到短信、幕后照片,该报告详细列举了Nikola各种造假的证据,戳穿了Nikola的谎言。
直到这时人们才明白过来,Nikola One的上路视频实际上完全是个骗局,Nikola只是把车拉到山坡上,让其随着重力自行往下滑而已。Nikola在视频拍摄过程中通过调整拍摄角度和剪辑加速,使得这个汽车模型看起来像是在飞驰一样。
这篇报告一出,众人哗然,公司股价也随之开启了一路狂泻。在众多铁证下,Nikola最终也不得不承认了他们撒下的弥天大谎,米尔顿最终于2021年初从Nikola辞职,并随之面临法庭的指控。
新能源狂欢背后的浮躁与泡沫
在Nikola诈骗事件中,最为讽刺的一点在于,弥尔顿的谎言明明一戳就破,为什么还能维持这么长的时间?
从弥尔顿2016年发布Nikola One到2020年被做空机构踢爆之间,足足近四年的时间内,居然没有一个投资者去现场核实过他们的造车情况,也没有一个投资者见过Nikola One的真身。
在这四年间,弥尔顿就靠着一个汽车模型和一个造假视频,就能将公司市值吹到340亿美元,不仅骗到了美股上市,甚至连通用汽车这样的行业巨头都被骗进了坑里。
在这背后,体现的不仅是“大忽悠”弥尔顿的忽悠功力深厚,还体现出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前几年的浮躁和泡沫。
从2019年至2021年间,特斯拉股价经历了增长几十倍的“奇迹”。在这之后,全球投资者们都急不可耐的试图寻找着“下一个特斯拉”。而在这一过程中,众多新能源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头并上市,不只是Nikola,还有Rivian、Lordstown等众多新能源初创公司都受到了超乎寻常的追捧。
然而在曾经的狂欢之后,现在只剩下一地鸡毛:这些公司现在有的正面临巨额亏损和经营困难,有的面临和Nikola类似的诈骗指控,其股价也都相距其一两年前的顶峰只剩下一个零头。
Nikola股价只剩峰值的零头Nikola难复往日辉煌
美国法院对于弥尔顿的诈骗指控仅针对其个人,而Nikola的公司高管们则极力撇清和弥尔顿的关系,强调他们也是在进入公司后才知道这一骗局的。
而更讽刺的是,自从其擅长营销和忽悠的创始人离开后,Nikola公司居然真的造出了车来。
目前,该公司已经开始在北美生产和交付电动Nikola Tre半卡——截至目前已经交付了93辆,不过最近由于汽车零件安全问题全部召回了。
本周早些时候,Nikola还完成了对电动车电池开发商Romeo Power公司的收购,从而开始设计适合自身的电动卡车电池。
此外,Nikola还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支付了1.25亿美元,作为其商品误导投资者的赔偿费用。
不过可惜的是,尽管公司情况已经在好转,但作为曾荣登美国第二大车企之位的公司,Nikola如今股价只有3.06美元,还不到曾经峰值93.99美元的零头。而展望未来,无论这家公司如何努力,恐怕都难以再重现往日的辉煌了。
- ·对话作业帮李锡凌:会在学习硬件高投入,但不会再亏本
- ·天安财险保险业务资产包挂牌转让 转让底价逾21亿元
- ·外媒:雅培美国奶粉工厂问题曝光前数月就接到过前员工投诉
- ·3.45万亿!5月进出口总值增长9.6%大超预期
- ·黄勇教授:落实《反垄断法》,强化金融领域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 ·补协议补会面 股权投资机构抢抓上海复工时间窗口
- ·财政部:决定发行2022年记账式附息(十二期)国债
- ·国家卫健委: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没必要频繁做核酸检测
- ·价格已下跌三成 铁矿石进口后市增量恐有限
- ·“军工一哥”冯福章:军工景气度仍据市场前列 上游信息化和材料公司是第一选择
- ·X·36 Under 36出炉,未来中国商界最不可忽视的人
- ·货币政策发力,农商行小微贷款增量、扩面、降价并举
- ·深圳新增17例!成都两男子因散播疫情谣言被行拘…
- ·华为也要卖咖啡?任正非: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 ·巨亏后爆雷:正邦科技商票逾期未兑付5.42亿元 股价跌7% 公司回应原委
- ·宁德时代回应市场传闻:套期保值业务对业绩影响较小,黄世霖不存在变相减持情况
- ·铭匠光学发布新款富士口27mm F2.8自动镜头固件V1.0.2
- ·国家卫健委: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没必要频繁做核酸检测
- ·快狗打车或于下周一开簿,冲击“同城货运第一股”
- ·蔚来高管解读Q1财报:4月开始电池价格会根据电池材料浮动,所以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更高
- ·妖股明天复牌,此前13天11涨停!公司这些行为被责令改正
- ·长安汽车:与华为共创阿维塔品牌 持续推进北斗天枢计划
- ·任职期间在外兼职并与他人签订相关协议 广发证券一员工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 ·吉利旗下极星已向赫兹租车开启电动车交付
- ·开播11年,《甄嬛传》仍是年轻人的“电子榨菜”
- ·北京新报告一起涉酒吧聚集性疫情,力争以最快速度阻断疫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