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核AB面:相似的违法情节,不同的审核结果
来源:凯瀚财经
昨天收到朋友咨询,审审核发来两个IPO案例,法情他们具有一定的节不结果相似性,但审核结果不同,审审核问我怎么看,法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下。节不结果
一、审审核两个案例的法情基本情况
1、A公司
首先看A公司吧。节不结果A公司主要从事应用于电子信息车辆的审审核军车人机环系统内饰的研发、设计、法情生产和销售,节不结果2019-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审审核750万元、法情9,节不结果241万元、10,521.07万元。
除A公司外,实际控制人还控制了另外一家a公司。a公司主要从事高铁内饰的复合材料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在经营a公司期间,实际控制人曾于2002年行贿50万元,并于2007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其后,又于2008-2010年期间行贿20万元,并于2012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
另外,A公司的采购经理以前曾在做采购,因受贿40万元于2017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刑满释放后,他来到A公司担任采购经理,并于2020年5月起担任董事。后发现“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不符合董事任职资格,于2020年12月辞去董事职务,但仍担任采购经理。
2、B公司
再来看B公司。B公司主要从事香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9-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69万元、7,268万元、7,259万元。
2005-2019年期间,B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副总裁、核心技术人员先后9次行贿,3次与实际控制人的房地产业务相关,6次与B公司自身有关:
上图中,第5、9次行贿,B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曾分别被检察院立案,但后来又被撤案。淮安市人民检察院、淮安市监察委员会已出具书面文件,确认不会再对B公司现任董监高及其工作单位涉嫌的相关行贿行为予以追究。
二、案例分析
A和B两个案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申请在创业板上市,都是在2022年7月上会(即面临的审核环境是一样的);行业都不属于负面清单;规模都还不错;实际控制人都存在行贿情形。
那么,各位能看到这里的,肯定都是专业人士,可以自己做一个判断:大家认为,A和B,谁的情况更严重?
如果你来投票,四种情况:都通过,都不通过,A过B不过,B过A不过,会是哪一种?
我们再来梳理下两个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涉案的具体情况:
(责任编辑:休闲)
- 中国外运11月22日斥资约244.72万港元回购108万股
- 瑞士信贷跌超2% 大股东Harris Associates已彻底退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商用车公司召回部分厢式运输车,共计22辆
- 中焦协:各企业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延长结焦时间,建议限产30%左右
- 首批3只保租房REITs上市 新资产类型项目有序推进
-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董事长戴和根:建议建立完善“双碳”标准体系
- 里昂:重申信义光能买入评级 目标价12.8港元
- 因777X一再延误交付 波音计划取消CEO卡尔霍恩700万美元奖金
- 甜蜜的负担?俄将对含糖饮料征税
- 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把握时代机遇 中国银行发力财富金融赛道
- 毛戈平时隔7年再冲A股,最新招股书暴露两大问题
- 英媒:越来越孤立于世界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 船舶交易背后的“套路”担保:沈阳商人疑陷国企借贷骗局